別懷疑,並非打錯字,這部電影原英文名即為"新娘與偏見",後來在英美上映又改成Balle Balle Amritsir to LA.香港片名為"愛鬥氣,愛上你".


   Jane Austen應該算是流行教祖,將她六本完成的小說(另外還有兩本未竟的殘稿Susan,Watsons)放在那一個時空,衣服換一換,人們行為一樣屢試不爽.只不過,男女主角的年齡和身份得因應時空轉換.Jane Austen的 世情小說the novel of manner泰半描寫鄉紳生活, 妙齡少女情竇初開,而立之子效關鳩,然而一進入現代,三十多歲人,才談墜入愛河,似乎有違常理.歷來的改編版本,以BBC1995年為最(之前還有一個BBC 1983年版,我小學時台灣公共電視播過),男主角Colin Firth以Darcy走紅,一身貴氣,一路跨界到BJ Diary,A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台灣未上映);女主角Jennifer Ehle擔任Lizzy時,年紀稍長,比小說21歲大上五六歲,但抓狎的口吻,慧黠的流波,活脫從書上走下來.至於更早的Laurence Olivier黑白片版本, 改編後的時空比原著晚了五十年左右, 演技無可挑剔,也是一付躊躇滿志的鬼樣子,只女子們的蓬蓬裙比娃娃裝礙眼.這回農曆年台灣要上檔的"新"傲慢與偏見,一如Emma Thompson言:"青春版".大概這年頭都流行青春橫行,白先勇一手打造青春版牡丹亭/至於傲慢與偏見找來最逼近Lizzy年齡的Kiera Knightley.無怪乎報章狂喜似地追蹤採訪.說是有史以來最忠於原著的版本,還羅列歷來"先烈".有趣的是, 更早的版本都言及了,獨漏2004年底英美上映過的 Bride & Prejudice.


    故事耳熟能詳,大致如小說一般,茲不贅述.Bennet家五姊妹,為符合印度片的標準,Lizzy 變成Lalita,溫柔婉欒的Jane有了可愛的印度名Jaya.好賣弄的Maria消失,花癡級的幼女Lydia以及Katty依舊賣力獵夫.Bingley先生的角色很溫馨地和Lizzy爸爸寒喧:四個女兒, 四次幸運(一般印人大概會取笑四次嫁妝的幸運!!!)Darcy一樣腰纏萬貫,隨著印度友人回印度旅遊,在朋友婚宴上和Lalita初相識.Darcy倒沒有前人剛開始的不可一世,最主要造成誤解的地方在於不習慣印度的風俗以及服裝,旁人介紹男女主角,男主角要拉住傳統褲子(沒繫繩)一臉不自在,才讓女主角誤會.後來當然是金玉其外的Wilkham出來挑撥離間一下.原Bingley的妹妹擺闊勢利,動輒發表演說.成為全片的兩大惡人. 美國影評對這部戲頗多責難,認為主角犯了根本的致命錯誤,不該設定為美國人,理由是"不夠傲慢"!所以女主角對他的誤解就變得沒來由?女主角常有莫由來的怒氣,對Darcy道:你們以為帶觀光客,到飯店渡假,到外頭走走,走馬看花,就以為看到了印度?"指責故然有理,突然而來的憤憤不平,似乎突兀.兩人定情曲take me to love,固然動聽,但是為什麼?


     本片沒有任何驚人的藝業成就.被忽略亦在情理之中.可取的是演大姊的印度女演員以及Aishwarya Rai,姊妹情深,就像小說中Bennet家唯二的正常人.(不可諱言,連Bennet先生都很可笑.)印裔英籍的女導演竭盡所能地運用Bollywood電影中的歌舞元素,加上Hollywood音樂劇的特色.電影務必眼花繚亂,五彩繽紛.一會兒有Punjab舞蹈,一會兒來跳華爾滋.劇末再來個古代印度大君的大象婚禮.華麗有餘,故事單薄了.唉...新娘與偏見.若非Aishwarya Rai,我也要有偏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吉祥天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