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01.jpg  

 公路旅行某站,Therese 巧扮女僕,免除領桌員累贅疑問,訂得餐桌。Carol對她慧黠眨眼,眉眼間彷彿嗔喜:"多虧妳這淘氣鬼"。Cate Blanchett 眼神如此多情。

 

法國片《我們之間》(Entre Nous,1983。易名為Coup de foudre)是導演為母親和母親情人譜下的傳世戀曲,儘管導演的父親曾經在二戰期間,背負著猷太裔的母親逃離集中營,冰天雪地 蹣跨過國境到他鄉養家活口,然而母親遇見所愛,決絕的離開丈夫,導演在劇末安排一個小女孩冷眼的看著父親徒勞挽救,落日餘暉下,一人之不捨,另一人之能 忍,才有這番開花結果,爽俐地在她們的國度之營造自己的新家庭。上一則故事背景為一九五O年代,當我看著《因為愛妳》(Carol,2015),劇中兩女瀰漫著熟悉感,歐陸變換場景到了美國,時空氛圍更以「道德法條」(Morality Clause)作為憑據,阻止Carol和Therese相戀。

  原著小說《鹽的代價》(The Price of Salt)啟用Therese開場布局,個人獨白剖析男女關係疏淡,電影卻改以Carol視角,從頭到尾她的婚姻關係名存實亡,聖誕節前夕百貨購物來往,熟女貴婦和社會女孩交流,穿插著卡蘿跟丈夫的爭執。電影極少全景或戶外大場面,泰多為室內景,正好反應人際互動,丈夫Harge出場不是跟Carol爭吵、便是針鋒相對的聽證會、甚至壓抑無比話不投機的餐敘;而Carol和Therese相處斗室,兩人聽從自己的心,總是滿室生香,互相打扮根本是活色生香,Carol的刻意試探和Therese坦然接受,一來一往存著真心,兩人開啟了公路戀愛馬拉松,從紐約出發往西部去,象徵著美國歷史引以為傲的西進大夢,追尋自由以及接受所有未知的可能。

  莎士比亞的《李爾王》(King Lear)號稱作品悲劇顛峰,垂暮之年的老王Lear交接國家名器,要求三名女兒先表白孺慕之情,兩女天花亂墜,最受寵的小女兒Cordelia卻獨獨以「鹽」代表,不管父親雷霆震怒,依舊堅持鹽的代價,李爾王堅決剝奪Cordelia的繼承權,趨其出走國境、一無所有。Cordelia認為鹽是生活不可或缺之物,食缺其味則食不知味。Carol和Therese或者Therese與Carol這對恰似鹽不可或缺,雖然一度Carol為了女兒的監護權,妥協退回到丈夫/眾所周知的「理想藍圖」,接受心理治療。聽證會上Carol也大可以跟著兩方律師周旋敷衍、虛以委蛇,但Carol公開坦言自身喜愛女性:「我不後悔我所作的…,我希望你(Harge)快樂,但我失敗了。」(I failed you)。在最後的權勢分配,現實的較力,強弱懸殊,可說是Harge/King Lear面對誠實處理感情的Carol/Cordelia,然而Carol的鹽是Therese;縱然Harge利用社會優勢,一再高姿態利用當時性別非平權的律法,施加外力脅迫妻子Carol改變性向,口口聲聲的愛情,充滿著算計,五0年代的世俗氛圍壓制著女性,Carol失去共同監護權;然而女性方面從Carol、Therese、還有Carol的前戀人Abby皆是自在真心之流,儘管情已逝,Abby仍然愛屋及烏,替Therese打點。

 
 其實只要女性角色出現,導演幾乎偏心的讓她們異常的溫馨閃耀,男性則反是之。Abby指控Harge
將妻子Carol
封閉在家中十年,斷絕朋友關係即是最強反面效應,聽證會上Harge
聽到妻子的真心話,一臉的落寞不甘心,怎也挽回不了同情分,達不到法國片《我們之間》女性出走,觀眾尚有的一絲惋惜——「夫本良人,奈何非偶」;然而被丈夫逼到幾近崩潰的Carol成功約會Therese,天空識趣的飄雪紛飛;Flung out of Space也只有從精靈女王口中說出來,才出現畫龍點睛的飄緲夢幻。


   許久以來人們喜歡以Meryl Streep來形容Cate Blanchett的演藝功力。劇末,Therese確定心中所嚮,逡巡於雲集群眾找尋那人,Carol在餐聚認出她來,深長意味的一抹笑是嘗出了食物調出上好滋味,代價雖大,毋寧說是十二橡樹園被男子團團錦簇的郝思嘉,終於夙願得償,Carol或說是Cate Blanchett竟有一刻像是世故熟慮後的Vivien Liegh了。

 


***

兩人被偵信社偷拍的地方居然就是Waterloo,Iowa,而且新年前夕奏那首老片Waterloo Bridge的主題曲。(中小學驪歌。)。新年第一天就被抓包。應該是導演"惡意安排"的象徵手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吉祥天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