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自巴基斯坦的知名印度菜
作者:吉祥天女
 
  兩週前,我和朋友一起到印度菜餐廳吃飯,就在市民大道四段。在臺灣講到印度菜,名字不外乎泰姬、印度王子(直白有力),還出現阿拉伯風格的阿里巴巴,不免想著未免也跨越了太多國度了吧?
  以Taj珠寶為名,可想見延用偉大蒙兀爾王朝的盛世扛鼎之建築,其餐廳菜色自也是美麗而香氣四溢;加上斯里兩字的Sree Indian Restaurant則有向聖人朝拜讚嘆之感,好像一口嚼下五花八門的氛芳入喉,四肢百竅眨眼之便甦醒過來。這些餐廳不約而同必備著兩道經典菜色:坦都里烤雞和無骨奶油雞咖哩。
  坦都里Tandoori是直接從旁遮普烏爾都語Tandoor:تندور譯音,坦都是陶爐,坦都里烤雞就陶爐燜烤雞,將雞腿肉棒棒腿用優格和辛香料醃漬後燜烤,倒有點像臺灣貼著土窯雞還有甕仔雞?那麼無骨奶油雞呢,則是「坦都」之後,再將剩餘的「邊角料」,燴上大料的茴香、奶油、薑黃、馬薩拉粉、荳蔻、孜然、番茄醬,打成一小鍋,淋上一匙的牛奶、少許的綠色芫荽點綴,為食客端出一道橘紅色的餐桌光景。這道無骨奶油咖哩雞,在北印度有個可愛的音譯拼法murgh makhani (मखनी,後者是奶油)。而這兩道菜都指向了同一位廚師—Kundan Lal Gujral(1902-1997。吃咖哩長壽乎)。1948年的發跡嘗試,經過七十年,這兩道菜已經是印度食譜的「必比登」(如果已經有的話?),上自全球五星級連鎖餐廳,普通至路邊小館都有蹤影。
  我查了一下年份,1948~1950年代,正是這位出生自白夏瓦,工作於德里的印度廚師成名之作。二戰之後,英國的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印度半島那時五個國家,錫金、不丹、尼泊爾,其他兩個是今日印度西北邊到海洋的巴基斯坦,另一個則是坐擁次大陸的印度國,1970年代才有孟加拉國。Kundan Lal Gujral本人身份,從今日的地理上來看,他是巴基斯坦人;但1947年旁遮普省大分裂,一邊給印度,一邊給巴基斯坦,他信仰印度教,從巴基斯坦白夏瓦,選擇移居到印度教徒為主的印度德里,心理文化認同應該是印度人了。所以這兩道百分之百是印度人發明的近代印度菜。
  無骨奶油雞的奶油含量並不多。二戰之後,全世界物資匱乏,Kundan Lal Gujral轟轟烈烈的奔往新國家,從book.jfif市集小餐館開始,他取得容易種植的蕃茄,並兌上牛奶和無水酥油Ghee,以及諸多香料煮成合乎成本的糊狀醬汁。香料是印度人必備的廚房好物,替食物添加五味口爽,複雜玄妙的口感,沒什麼意外的。然而牛是印度人信仰的神之座騎,不可傷害,所以飛往中東、印度航線的飛機餐,點上印度餐Hindu Meal,航空公司顫顫兢兢地剔除奶油,改用充滿反式脂肪的乳瑪林,深怕觸及信仰禁忌。其實在印度教義中,牛奶是唯一可以碰觸牛本體的食材。20年前的印度首都,流浪牛滿街漫步,與人同行,我有幾次塞在車陣裡動彈不得,好奇的凝望牛隻嚼著幾近枯萎的行道樹草,下一刻流浪牛又開始踽踽天涯,沙土飛揚間牛骨嶙峋,牠分泌的乳汁餵養人們肚子,牠的乳汁在宗教儀式前洗滌人們心靈,最後人們又從牛奶裡精煉無水奶油,聖獸在人們生活裡鞠躬盡瘁了。在印度喝牛奶,心裡真是充滿感慨。
  以前入口時並不覺得奇怪,總想著北邊的蒙兀爾帝國本就是游牧民,烤雞、烤餅極為尋常,卻沒想到坦都里烤雞、大量蕃茄底醬的無骨奶油雞根本與遠古封建飲食無關,而是在二戰之後,因應環境的菜餚,是另一種巧手變大菜的文化滋味。
Taj 餐廳:106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四段48巷1號
很喜歡的三本書:《香料聖經》、《香料共和國》、《香料漂流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吉祥天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