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多元系統的單調社會現象~世代相傳的灰姑娘情節


     一部小說必然有其多面相方得以傳誦。《勸說》的史觀必非純粹兩面,它揉雜了階層和世界史與個人情感。在個體我們可以說是個人情感之投射,論整體可涉及史學之說。Roger Sales發現瓦爾特爵士與攝政王(agent princelater George IV)好女色、好華衣美服的性格相似,而且瓦爾特爵士誕生1760,正是喬治三世登基同年,年歲較攝政王長兩歲餘(Sales,p.171)。


 


然而這並無法詮釋人們為什麼對於珍奧斯汀的作品矢志不渝,縱然褒貶不一(我們無法否任Emerson Suicide is the respectable”與Virginia Woolf的“A peculiar Beauty and a peculiar dullness”並存),間接暗示珍奧斯汀作品並未隱沒於時間中。Ian Watt充滿偏見的作品甚至不得不大筆一揮珍奧斯汀在男性史觀下的女性作家代表[5]Watt,338-342),珍奧斯汀的魅力倒底源自何處?1990年後英美電影電視劇掀起的「趕」編風,為什麼橫跨幾世代人呢?社會進步了,我們知道珍奧斯汀觸及世界史和工筆畫個人微妙情愫,但時間以及多元進步的文化,難道對珍奧斯汀的「古典」沒有任何影響嗎?以BBC英國廣播電台劇集為參考標準,綜合現今各種版本,《Emma》與《Pride and Prejudice》是古裝劇外,較常改編為現代版本者[6]。這兩部劇情被抽離古代後,所有大事記縈繞於情侶口角,並未水土不服,觀眾依然津津有味地買票進場收看。可見世界年份雖說重要,但相比於大敘事的小瑣事,大家一樣瞭解,因為社會文化無論怎麼改變,人們生活中還是有些東西不容易抹殺的,簡素埩分析二十世紀電影工業拍攝的英國十九世紀末 小說:


 


     這些電影以不同忠於原著的程度,把十九世紀初小說中的人物呈現在百餘年後不同地欲觀眾的眼前。 它們之所以能跨越時間與地域的鴻溝,引起觀眾的共鳴,除了原著題材(愛情、婚姻、科幻)及主題(人性、自然與人文的對立、女性的自主聲音)的普遍性之外,更重要的是電影本身是否能運用電影工具,成功地詮釋這些原先由文字表達的題材和主題。 因此,分析這些電影,除了考慮其對原著的忠實度之外,也須對其攝影、聲音等電影語言的處理,及電影工業的商業本質等因素加以考量。(《電影欣賞》[7])


 


    容我將焦點放在女性的聲音,一般而論,珍奧斯汀的讀者確以女性居多,電影每每出現這樣橋段:女主角向男主角介紹《傲慢與偏見》,強調這本非看不可,可以藉此對女性心靈對了解[8]。她的閨秀,不管流蝶飛舞似的愛情獵男族(husband-hunting butterfly),或是婉懿而飽受影射困窘的老小姐(當然,今時今日2328歲並不算老),原著題材中的愛情、婚姻人們一言一行還在摸索學習。《勸說》一書,恰巧有著這種原著題材「愛情、婚姻、科幻」及「主題 (人性、自然與人文的對立、女性的自主聲音)」的原素。安妮隨著時間的進程,自我意志擇偶(縱然有些被動),一步步得到完美的報償,擁有積極上進、大發戰爭財的未婚夫,朋友史密思太太(Mrs. Smith)的財產失而復得,教母羅素夫人與夫婿盡釋前嫌與心結。《勸說》可謂童話灰姑娘的典範,只要有美德、只要等待必得豐碩的果實。這樣的主題從有故事的年代開始就一再演繹、強化。童話故事不消說,早自李察森Samuel Richardson的《潘蜜拉—道德的獎賞》(Pamela: or a virtue rewarded),顧名思義,毫不掩飾女子「美德書」的投資報酬率。到了二十世紀初的《Pygmalion》,與改編版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1964),九零年麻雀變鳳凰(The Pretty Woman),二十一世紀第一年的《麻雀變公主》(Princess Diaries,2001,甚至於今年全美賣座的《平民天后》(The Lizzie McGuire Movie,2003);移師到中國的話,另有族繁不計備載的《聊齋誌異》仙人系列,我們看到知道灰姑娘主題在女性心理從不缺席,倒有舊瓶裝新酒的趨式,不管是前工業、後工業,開放、殖民、現代、古代、後現代,反正總是有人在整體中被排斥、被遺忘,有理由或沒來由,然後受到姐姐妹妹或是同儕排擠的女主角,但女主角可以經過自我改造或它者助力,跳到前所未想的地位,先前的苦都有代價,一切都可以被接受。安妮艾略特廣受大家歡迎,或許正因為她是灰姑娘,僅管身逢父、姐、妹邊陲化,整個家族裡,唯有她有能力一手推動全家步上「較正常」生活(Sales, p.172),有時不免苦於父、姐愚昧親疏遠親,只好冀望看似聰明的Elizabeth能對Mrs. Clay稍示掣肘。安妮不單受苦,她知生活疾苦,對於Mrs. Clay虎視耽耽兼媚俗取寵的手段,她點示艾略特家族的可慮的未來;她象徵思考、努力、美德,種種人們一直期待、讚揚的。在此一系統,人們不斷加注美好的想像,滿足幾百年乃至數千年來,人們對於美好未來的過度憧阱,安妮受苦,但她的苦有代價,我們的社會喜愛她,欣賞她的灰姑娘行逕,最終Wentworth一如白馬王子Prince Charming過訪白雪公主Snow White般,大玩名實相符的把戲,讓這位文特沃思Went-Worth引喻為「物有所值」(若以粵音或俗白,發音可譯為「搵得我思」-意即「賺、掙、得到」我幻想的東西))的個體,旋及收編安妮艾略特的灰姑娘情意結,跳脫較糟糕到挺好的環境,雷同於皆大歡喜的局面。這足以解釋何以每個世代的讀者不至於被時代背景異化,因為,它,《勸說》精準處理女性的時間觀感,從橫向的個人/歷史,加上縱向的千古仙咒「飛上枝頭變鳳凰」,小說的時間批被三界。至於未被編於現代版可能是因為戰爭年份的緣故,設於現代背景的電視電影是以付之闕如了。       


 


結論


 


    如上言,珍奧斯汀小說的時代性屢遭譏評。許多人以為珍奧斯汀只懂得寫瑣碎小事,而忽略同一時代的大事件。小說處置在真空,保護周全的理想世界。但《勸說》一書以縱向、橫向的方式,輕輕點出時代間海軍與英國史上的轉戾點,一方面,女主角詮釋自身時間思慮,另一方面呼應歷史事件,尤有甚者。文本之外的多元系統,任讀者解析,時間對《Persuasion》的肯定。


 


 


--------------------------------------------------------------------------------


 


[1] K.K.Collins, Nineteenth-Century Fiction, Volume 30, Issue 3, P.383-397.


 


[2] Viscount Horatio nelson, 1758-1805.


 


[3]。以下各段引文依據Penguin Popular Classics, Persuasion.此處原文為:“The followed the history and rise of the ancient and respectable family in the usual terms; how it had been first settled in Cheshire, how mentioned in Dugdale, serving the office of high sheriff, representing a borough in three successive parliaments, exertions of loyalty, and the dignity of baronet, in the first years of Charles II with all altogether two handsome quarto pages, and concluding with the arms and motto. 見《勸說》第一章2頁。


 


[4] Valerier Shaw比較六部小說女主角她分析Fanny in Mansfield Park Anne in Persuasion“Austen extends and deepens what in other novels she has already made part of a comic ordeal—the renunciation of romantic expectations. Fanny and Anne are by no means her only heroines to look into a future that seems empty of the men th6 love.


 


[5]原文出自Ian Watt作品《小說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NovelDale Spender特撰文《Women and Literary History針對Ian Watt文中全然抹煞女性在小說初創時期的功勞。她認為風采不該盡歸Daniel Defoe, Henry Fielding,, Samuel Richardson。至於先前的女性小說家,Elizabeth Inchbald, Mary Hays, Amelia pie and MariaEdgeworth全被一筆帶過,Ian Watt無法自圓其說,且冒然將Jane Austen的文學成就歸於先前的女性作家。Dale Spender批評Ian Watt的論述架構在男性史觀之上。


 


[6] Emma時裝版,計有獨領風騷(Clueless, 1995),Jackass(台灣目前未上映。2003Oscar  Academy Award頒講典禮進行之際,主持人Steven Martin說:「這是我見過最難看的珍奧斯汀電影」;BJ單身日記(Bridget Jones Diary)亦歸於《傲慢與偏見》改編系譜。


 


[7] 簡素 (王爭),《世界電影雜誌》1998年三月號,英國文學專題。。


 


[8] 如台灣八零年代電影《看海的母親》,男主角和女主角會面,女主角抱著一本《傲慢與偏見》的中譯本。九零年末期,好萊塢電影《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1998)的女主角向男主角介紹:「這是一本非看不可的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吉祥天女 的頭像
    吉祥天女

    印度電影 Movie kya hai ?

    吉祥天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