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熱門景點:

一、聖城北區  

一般嘟嘟車導覽為節省時間,報價一日導覽5000盧比。門票自付。參觀路逕沿南區方圓四公里周遭。時間有限的背包客,南區林林總總十處景點。相對而言,座落北區的對稱雙池、桑瑪迪佛像、楞伽佛塔、無畏山博物館、摩訶帝沙法顯文物館、無畏山佛塔、無畏山博物館、此國最古老的佛牙寺、當地獨樹一格的護衛石便失之交臂。若僅能二地擇一,請謹慎考慮。

 

無畏山博物館(Abhagayiri Musuem)

  這是購票的第一站,八點半即開館,購票之後,一樓入口處旁設有英語導覽DVD影片,概論西格里耶獅子岩、肯迪、阿努拉達普拉、波隆那魯瓦各佛教名勝。雖然館內展品不多,卻是訪者的入門款。禮品部售明信片、導覽書。已粗具國外博物館雛形。為把握一日參觀券有效時限,在此半小時觀賞DVD影片後,開始行程,有空時再回程參觀。

 

摩訶帝沙法顯文物館(Mahatissa-Fa Hsien Cultural Complex)

   中斯兩國出資合建,紀念法顯大師和獅子國佛學大師摩訶帝沙切磋交流。此館就連當地嘟嘟車司機都不易找到,館藏品多是當初佛塔、寺廟的門柱雕刻品,直接擱在走廊的屋簷下,風化嚴重,多數展品已面目模糊,而館內並無空調,收藏袖珍的佛陀立像、行像、坐像,或者是信徒頂禮法器。入口處有一座石碑,碑上四面分別以英文、簡體中文、北印文(Hindi)、僧伽羅文詳刻文物館始末。

  mahatissa-fa hsien  

 碑上依序用英文、僧伽羅文、簡體中文、北印文記載

 

無畏山佛塔(Abhagayiri Dagoba)

 

無畏山寺在斯里蘭卡具有無窮神聖地位,其實各時代的佛塔林立到如今,哪一座沒有悠久傳統,從市中心民宿區出發,北行兩公里處,路標上寫著前往聖城(Sacred City)就代表旅人走到了千百年來無數信眾的寶地。

 《佛國記》言:「塔邊復起一僧伽蘭,名無畏山,有五千僧。起一佛殿,金銀鏤刻,悉以重寶」。無畏山為巴利文Abhayagiri意譯,佛塔始建於西元一世紀到二世紀之間,起初婆他伽馬尼王(Vattagamani)壞尼乾子天衣派(今印度耆那教Jainism)據地而建,全盛時期在王城內有五千名僧侶,有如今日佛教大學。當法顯大師抵達此地時,斯里蘭卡的佛教已分裂為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而無畏山派精研大乘佛教,聲譽正隆。

  雖然古代的木建築僧院不復見,曾幾何時高逾75公尺的佛塔也不再如舊貌巍峨聳立,甚至外型逼似附近的塔瓦那拉瑪佛塔(Jetavanarama),遊人易誤解兩處古蹟。區分兩者的是設於無畏山佛塔入口處,由當代信徒興建一棟本殿結緣處,畫匠以西洋畫技巧鋪沉佛陀入滅、諸天悲悼、阿羅漢隨侍等場景,諸天神情似亞利安人的高鼻深目,與中國細眉長目造相大相逕庭,一旁還有小天使飛翔。主要供奉的佛陀入滅像長約五公尺,通身紅袈裟,寶相莊嚴。對面壁面則繪有古代僧伽羅王乘象,鹵簿仗儀隆重迎接佛牙舍立之景;最後則彩繪無畏山各時代的樣貌,縱然無法穿越到古代親睹舊時貌,根據史載再推測的壁畫可遙想十之八九。

 

 

小事典:尼乾子外道的巴利文全名是 Nigantha-putta,教眾奉修苦行,辭離世間衣食束縛,以期遠離煩惱之結,因信眾不恥於露形顯本相,故世人貶稱為無慚外道、裸形外道。開祖為勒沙婆(Rsabha),至尼乾陀若提子(Nigantha-nātaputta)為中興之祖。後世則稱之為耆那教(Jainism)。其出家修習苦行、實行教理者,通稱為尼犍陀。 (參考網路《佛學資料館》) 

 

 

楞伽拉瑪佛塔(Lankarama

 

    楞伽拉瑪佛塔成於婆他伽瑪尼王之手。高約三公尺的古代立柱紛紛向左或右傾斜,圍攏著中央高約十四公尺的白色佛塔,其實兩者成於不同年代。傾柱之上曾有圓頂覆瓦(Vatadge),以籠蓋佛塔主體像是金剛護體,波隆那魯瓦的考古博物館展示舊貌推測模型,藉石柱和主體佛塔的直線距離,隱隱可構建出當年建築大小。如今顯目的白色佛塔是十九世紀後重修的。參觀者可在入口處隨喜添香油錢。

 

小事典:Vatadage是斯里蘭卡典型的佛教建築形式,別名另稱dage, thupagara,cetiyaghara 。以主體佛塔為圓心,設置立柱圍攏,再於柱上覆蓋木材屋頂,少至一層,多至三層或五層。木材易損耗,石柱耐經風霜,因此後世重修佛塔時,仍有幸推敲古代極盛時期的建築工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吉祥天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