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 Pal Har Pal (查閱Hindi字典, 意思可能是 時間流逝)
Jhanvi 靜候 Munna Bhai表明心跡. 2005年底以Pareenita一片迅速竄紅的 Vidya Balan被filmfare magazine譽為令"粉黛無顏色", "素以為絢兮".
Lage Raho Munnabhai 青出於藍,冰寒於水
2006年初起英國著名的電影雜誌 << Sight and Sound >> 一系列專文介紹印度Bollywood院線片. Shabana Azmi近期接受專訪, 不無感慨道:" 我到美國拍了電影...很遺憾,那地方的人們幾乎不知寶萊塢".英國和美國的印裔多如繁星, 少數戲院上映印度電影, 英國對前藩國"故劍情深"! 由三月號的Guru Dutt&Waheeda Rehman回顧, 到七月號, 八月號,九月號,十月,開始的Fanaa, Omkara, Krrish, Kaabi Alvida Naa Kehna, 影評人大概都是英籍印裔, 或是英國之hindi電影達人,Hindi電影當月上映,下個月即專文評論. Lage Raho Munnabhai 兩個月前全印上檔, 長紅不衰, 或許未幾將比照上列模式登上 << Sight and Sound >> (也 害得我像趕作業一樣, 得一直查字典 作功課)
(12/6日哈哈!一分鐘前看sight & sound 12月號果然登出Lage Raho Munnabhai的評論)
無論中外 續集電影 咸不失敗. 通常第一集籌拍之初沒料到回響, 等到票房告捷, 索性趁熱打鐵.第一集本串穿主軸的中心思想已寫死,要怎衍生第二集,實在攸關續集成敗.Jurassic Park II, Love Story II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甚至不能自圓其說, 本來痴心不悔的男主角第二集愛上另一人;或者恐龍絕地大復活,出來覓食進補吃掉愚蠢的科學家.假使第二集不想違背第一集基調, 唯迨發展另一段奇緣,像是< 英雄本色二>的小馬哥之攣生弟重出江湖. < Mummy II> 算是看得過的續集電影, 情節依舊充滿扞格處. Lage Raho Munna Bhai的黑道大哥再次掛帥出征,取巧的和第一集情節無關. 第一集醫學院風雲被拋在腦後,第二集改作和平社工, 孟買黑道大哥 Munna Bhai(Sanjay Duut飾)愛上了孟買廣播電台主持人Jhanvi (Vidya Balan), 想盡辦法搏佳人一粲, 假冒大學教授,參加call in 問答, 服膺甘地主義Gandhism, 溫和地為佳人劈荊斬棘.
其間笑料處處, 略微誇張, 無損歸類於"戲劇化的情理之中"".Munna Bhai假扮大學教授,一大清早Jhanvi 到大學找他, Munna Bhai手下嘍囉由老至少無一倖免假伴學生, 手捧書籍在兩人周遭徘徊: Good Morning Sir/Professor. 有人破壞, 這些"細漢的"立刻衝上前,一巴掌打將下去:你這天殺的,這幾個月來不上課 ,總算出現了",引得其它學生側目:"打他的人大概是他爸爸吧!" 橫眉怒目的Munna Bhai為配合Jhanvi的生活方式, 細讀 甘地一生行誼,且奉行不悖,一一協助社會弱勢群族. 於是被遺棄的老人,總算讓兒子好好奉養, 慕年重會的戀人梅開二度, 還有撮合命盤不合的夫妻.最後很久不當黑道大哥的大哥抱得美人歸,兩人齊齊在電台宣揚甘地的和平主義, 宣導社會良性改革.
這是一部喜劇, 令人感興味的不在於喜劇原素,而在於片子有意無意間讓"黑道大哥"從良. Munnabhai這個角色赫赫有名,連aish&sanjay dutt合作的電影順勢借用了一次,嘍囉叱道:有眼不識munna bhai. 但是這位黑道大哥,連續在三部黑道喜劇背景的電影敘事中, 反而像個不按牌理出牌的大佬. 土性堅強, 仗義直言. Lage Raho Munna Bhai一開場, Munna Bhai的身後背景即是孟買著名的洗滌工廠, 貧苦勞工茍茍營營之所. Munna Bhai在此間請打手為他解惑,打手們也樂意受召喚. Munna Bhai終於進入電台親睹佳人面容.與其說手下一大群,倒不如說收容三教九流在其羽翼下.爾後Munna Bhai讀遍甘地行誼, 甘地竟也時刻顯靈, 所以Munna Bhia奉行和平改革, "以德服人"達成許慈善任務,成為本片迭起的笑點. 可是幾近片末話題一轉,由醫師証明甘地顯靈是Munna Bhai的心理作用. 因為他讀得爛熟,開始幻想甘地. 所以甘地口授其實是Munna Bhai潛意識行為. 這一段是否可視為 人心兼有向善的可能? Munna Bhai從事社會工作, 逐漸揚棄暴力討債手法, 口必稱Babu(即舊稱"大爺")所教;一言敝之,潛移默化,無論哪些身份,哪些背景途徑, 人們都能作個好人. Munna Bhai從良和愛妻Jhanvi共事, 惡劣債主Sikh老爹也跟著讀甘地主義, 甘地旋即現身...電影似乎暗示著此一歷程將不住循環. 更重要的是, 電影展現出的快樂結局,坐實了"唯有如此,人生於世方得圓滿收梢".
不知善性向上說與印度教的種姓制度有無衝突之處. 答案為是的話, Munna Bhai多一則討論的空間,興許編導本意不在此,純粹喜劇娛樂;反之,提升了個人性靈, 無疑力倡以溫和手法,愛,達到社會互助改革.儘管罅隙處處,喜劇插柳柳成蔭. 有什麼能比惡人變善人更有力道? 韓非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冰之取之於水而寒於水".或許惡人也有向善的潛能, 一旦行善比常人更不遺餘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