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探測Shekar心意的Lalita (Vidya Balan飾)
Parineeta卷首照
Parineeta~懷舊的悠然悵往
"金色的班加利","帝國光輝下的加爾哥達"....當電影以相框架出今日Kolkata的舊日樣貌,斜暉默默,水悠悠.並寫出Calcutta,1962,觀眾不難發現.這是一部非常文藝 也是非常懷舊的電影.雖然原著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初,而且正出自Devdas的原作者之手.自1942年以來,本片已是四度重拍了.(1942,1953,1969,2005)
故事開宗明義叨叨絮絮著加爾哥答人在六零年代的生活掇拾,河舟唱晚,Kali女神廟,百年的電車叮叮噹噹亂響, 畫面一轉到兩棟比鄰而居的大豪門,男女主角自小竹馬青梅,及長男方家族的誤會與算計,而難諧琴瑟, 一切彷彿Devdas作者Sarachandra Chatterjee (又拼作Saratchandra Chattopadhyaya) 筆下的英屬印度.人們啜飲著十九世紀以來的日常百態.
雖然有人說這是一部simply told的故事,時代畢竟不一樣了.Saif Ali Khan的Shekhar不是Devdas, Lolita 也非 Parvati. 面對命運挑戰, Lalita作過一番反抗, 面對年長且體貼的Girish(Sanjay Dutt飾),她決不順從出嫁, 甚至在朋友婚禮上, Lalita以象徵的方式自行婚禮,自擇夫婿;當心上人不明究理,她偽裝試探,鏡頭帶上去,一格格的窗稜帶出Lolita層層相疊的心靈陰影.換言之,這部戲刻意喚醒人們對於過往的美好記憶,但又不失分寸地以較現代的邏輯演繹.即使Devdas復生於世,也當如是吧? 一切可構成悲劇的生死離別,在六零年代都不存在.父命不一定難違,上一代的恩怨了,下一代不被牽絆.心零充實遠勝物質富足(還真八股呀!),Saif Ali Khan飾演的男主角雖然一再被動地追尋所愛,最終仍由他打破象徵阻礙的高牆,由滿城的煙花替這對新人慶祝.張愛玲好寫城市的繁華與人性頹圮,縱然在最光明的地方,也找得出無光的所在魅影.要傾一城才能完成白流蘇以及范柳原的情緣;但在Parineeta,滿城皆為這對璧人再度相逢而喜,滿城的煙火一絲絲一縷縷牽起了藕斷絲連的前情.
加爾哥達的舊日建築相異於印度許多地方.因英人曾傾力以其為殖民首府,十九世紀峻工的豪門大邸仍不脫英國風格.是以電影都在和泰戈爾博物館一樣的建築物中進行.Saif Ali Khan在戲中彈奏多首音樂,或對嘴,或虛擬一記,但其中一首就是Tagore所作.最巧的是,Saif Ali Khan父系來自回教,但其母卻是Begali人,而且是Tagore家族一脈---Sharmila Tagore. 主演Sanyaritt Ray的電影Devi(1960)故而,這部戲兩層懷舊,一是Saif Ali Khan的原鄉情懷,二則以電影充滿濃厚的Begali風格.
題外話: 加爾哥達.是一座洋溢著濃郁英國風格的都市.至今北區舊城仍如電影拍攝的場面一模一樣.我曾和友人隨意從郵政大樓前跳上電車,也不知道會開往何方,每節車廂像是有一百歲一樣老,在石磚路上的車軌上叮叮噹噹亂響,滿街的人們就如同從泰戈爾的書中走出來,揮汗的人力車伕,低簷下的打字人員,五顏六色的甜食攤,一一在眼前.同時, Kali廟內,鑼鼓喧天,信徒行五體投地大禮. 友人說:"彷若一個不留神,我們差點就走過了五十年或一百年."從路邊的早餐攤,到湖邊的板球,哪裡是印度,那裡是英國.有時還真讓人迷惘.
全站熱搜